酌
酌朗读月影来自天,江流拥酒泉。
不须语客去,我醉即当眠。
摘要
郭之奇的《酌》是一首明末遗民借酒抒怀的孤愤之作。此诗创作于明清易代之际,作者作为南明重臣,亲历山河破碎,在抗清失败后隐居岭南。诗中"独酌"的场景暗喻着诗人于乱世中坚守气节的孤独处境,"天地为樽"的意象既显豁达胸襟,更饱含对故国沦亡的深悲。全篇通过酒意象的层层铺展,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亡熔铸一体:前四句以豪饮姿态展现不屈气骨,后四句在醉眼朦胧中透出对时局的清醒认知,尾联"醉乡广大人间小"的慨叹,实为对清廷统治下现实世界的悲愤否定。这种以酒遁世却不忘社稷的书写,使其成为岭南遗民诗群中彰显民族气节的重要篇章,后世评其"字字沉痛,如闻易水悲歌"。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月夜独酌的闲适图景。"月影来自天"起笔不凡,将月光拟人化,写其自来天际,与下句"江流拥酒泉"形成天地呼应的意境。后两句直抒胸臆,以"不须语客去"的洒脱态度,彰显诗人超然物外的胸襟。"我醉即当眠"更是将文人雅士的放达不羁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虽仅二十字,却将月、江、酒、眠等意象巧妙融合,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和随性自适的生活态度。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