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元日赋长篇后意未尽而韵已将尽乃再赋此二章吾平生所得在此也 其二
丁巳元日赋长篇后意未尽而韵已将尽乃再赋此二章吾平生所得在此也 其二朗读行年已六十,生性不知老。
或寿亿万岁,恒沙无量数。
坐视天人变,生死轮回苦。
国土几沈变,星日多陨去。
天行运不停,日月舞大宇。
时放四光明,化生兹后土。
慧星触之沉,黑暗遂万古。
开阖在所觉,视犹顷刻许。
山中千岁者,缩短七日处。
视此六十年,岂真比旦莫。
而何称祝为,谬尔称耆父。
摘要
康有为的这首诗创作于1917年(丁巳年)元旦,是其长篇诗作后的续篇,因前诗意未尽而韵尽,故再赋此章以抒胸臆。诗中“吾平生所得在此也”点明主旨,康有为作为维新派领袖,借此总结一生抱负,表达对清末改革失败的深刻反思、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以及对理想未竟的无奈与坚持。全诗贯穿着爱国情怀和哲学思辨,呼吁复兴中华的宏愿。在历史评价中,此诗虽非康有为最著名的作品,但被视为近代变革思潮的缩影,真实记录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精神探索。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宏阔时空观照人生,将个体生命置于宇宙演变的宏大背景下审视。开篇"行年已六十"与"或寿亿万岁"形成鲜明对比,凸显生命短暂与时空永恒的张力。"天人变""星日陨"等意象构筑起沧桑巨变的宇宙图景,而"天行运不停"四句则展现生生不息的造化伟力。诗人以慧眼观照,将千万年缩短为七日,将六十年视若旦暮,这种相对论式的时间观既消解了寿夭之别,也解构了传统祝寿的世俗意义。末句"谬尔称耆父"的否定,实则是以宇宙视角对人间礼俗的超越与解嘲,体现出道家齐物逍遥的哲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