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晦日暂厝五节百宜山中作秋招诗五首 其一
季秋晦日暂厝五节百宜山中作秋招诗五首 其一朗读悲与秋风别,愁泪再三弹。
念秋辞我去,白云何所欢。
林峦多刻削,霜露苦相繁。
秋气尔何物,凋伤亦自残。
是以前山色,幽人作意看。
澄心高廓外,洗虑泬漻端。
天路无终隔,二跳如转丸。
毋为独秋感,与君结岁寒。
摘要
郭之奇的《季秋晦日暂厝五节百宜山中作秋招诗五首 其一》是明末清初遗民诗人郭之奇所作,创作于秋季晦日(农历九月三十日),作者暂居百宜山中。背景上,明朝灭亡后,郭之奇隐居山林,此诗反映其流亡生活中的孤寂与感怀。诗中借秋景抒怀,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哀思和亡国之痛,同时融入对隐居生活的超脱向往,如“招魂”意象暗示对逝去时代的追忆。郭之奇的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被视为遗民诗歌的典范,在文学史上评价其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乱世文人的精神风貌。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秋为题,笔力沉雄,意境深远。开篇"悲与秋风别"四句,直抒胸臆,将离愁别绪与秋景交融,悲凉之气扑面而来。"林峦多刻削"六句转写秋景,以"刻削"状山势之险峻,"凋伤"喻秋气之肃杀,字字凝练,句句沉郁。后八句笔锋陡转,由悲转旷,以"澄心高廓外"展现超脱之态,"天路无终隔"寄寓高远之志。结句"与君结岁寒"化用《论语》典故,既见君子之交,又显岁寒之节。全诗跌宕起伏,情感由低沉而高扬,语言精炼而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的复杂心绪与超然胸襟。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