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
樛木朗读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摘要
《樛木》是《诗经·周南》中的一首民歌,作者佚名。全诗以弯曲的树木(樛木)与攀附的藤蔓(葛藟)为意象,通过三章叠咏的形式,反复吟唱"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将之/成之",表达了对君子获得福禄的深切祝福。诗中"樛木"与"葛藟"的依附关系,暗喻人际关系中的扶持与依存,既可能是臣子对君主的拥戴,亦暗含婚姻关系中女性对男性的依托。作为西周早期的作品,其重章叠句的质朴语言展现了先民对和谐关系的赞美,对"福禄"的朴素追求。后世学者多视其为祝福之歌,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其"喻众妾之附后妃",而现代观点更倾向认为这是对人际关系中互助共生的诗意礼赞。
DeepSeek赏析
这首《樛木》以反复叠唱的手法,表达了对他人的美好祝愿。诗中"樛木"与"葛藟"的意象相互缠绕,象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累之"、"荒之"、"萦之"三词层层递进,既展现了植物生长的自然过程,又暗喻福禄的不断累积。句式重章叠唱,回环往复,形成优美的韵律感。末句"福履绥之"、"将之"、"成之"的递进变化,体现了福禄从安稳到丰盛的过程。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通过自然物象的描写,传递出对君子美好品德的赞美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