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召南·鹊巢
国风·召南·鹊巢朗读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摘要
《鹊巢》是《诗经·国风·召南》中的一篇佚名诗作。此诗以“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起兴,描绘了鹊筑巢而鸠鸟占据的自然现象,实则是周代贵族婚礼的隐喻。全诗三章反复咏唱,通过“百两御之”“百两将之”“百两成之”的盛大场面,展现诸侯迎娶正妻的隆重礼仪。其核心思想并非单纯描写自然现象,而是以鸠占鹊巢象征新娘嫁入夫家主持中馈,强调婚姻关系中女性角色的转换与责任。作为《诗经》中典型的婚嫁诗,它记录了先秦时期上层社会的婚俗礼仪,被后世视为研究周代婚制的重要文献。孔子曾言“不学诗,无以言”,此诗正是当时贵族阶层礼仪教育的典范文本,其重章叠句的复沓形式和含蓄典雅的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DeepSeek赏析
《诗经·召南·鹊巢》以鹊巢鸠占起兴,暗喻女子出嫁夫家。全诗三章叠咏,以"居之""方之""盈之"层层递进,展现鸠对鹊巢的逐步占据,象征新娘在夫家地位的稳固。每章后两句"百两御之""百两将之""百两成之",以隆重的婚车队伍彰显婚礼之盛,烘托出贵族婚礼的隆重气象。诗人以简洁的比兴手法,将自然现象与人生礼仪巧妙结合,既展现了周代婚嫁习俗,又寄寓了婚姻美满的祝福。全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韵律和谐,体现了《诗经》重章叠句的典型艺术特色。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