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蘋
采蘋朗读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摘要
《采蘋》是《诗经·召南》中的一篇无名氏作品,描写了古代少女采集蘋草、水藻,烹煮祭品并参与宗庙祭祀的全过程。诗中通过"于以采蘋?南涧之滨"等层层递进的问答,生动展现了周代祭祀前庄重而细致的准备工作。全诗以平实的劳动场景为切入点,突出少女们虔诚恭敬的态度,折射出先秦时期"敬天法祖"的礼制思想。末句"谁其尸之?有齐季女"点明主祭者乃是未嫁少女,印证了古代"女子十年不出"及"教成之祭"的礼俗。此诗被《毛诗序》解读为"大夫妻能循法度",现代学者则更注重其反映的女性劳动与祭祀文化价值。全篇语言简练,三章叠唱的结构形成明快的节奏感,在素朴的劳作画面中传递出对传统礼制的庄重恪守,堪称早期礼俗诗的典范。
诗词大意
译文
哪儿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筥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脚錡与无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这次谁来做主祭?恭敬虔诚待嫁女。
参考资料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9-30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1-32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采蘋起兴,层层递进,展现了周代贵族女子祭祀的完整过程。开篇两问两答,描绘采蘋采藻的劳动场景,南涧行潦间自有一派清新自然之趣。继而连用四组问答,将盛器、烹具、祭处、主祭者一一交代,句式整齐而富有韵律。最妙在末句"有齐季女"四字,点明主祭者乃未嫁少女,使全诗顿生青春气息。诗歌通过简洁明快的问答体,既记录了古老的祭祀礼仪,又让人感受到少女祭祀时的虔诚庄重,可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典范。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