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邶风·旄丘
国风·邶风·旄丘朗读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
叔兮伯兮,何多日也?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狐裘蒙戎,匪车不东。
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摘要
《国风·邶风·旄丘》是《诗经》中一首佚名创作的古诗,属十五国风之一。此诗创作背景与黎国遗民流亡卫国、期盼援兵而不得的史实相关。全诗以"旄丘之葛"起兴,通过流亡者"何多日也"的反复诘问,层层递进地抒发了对卫国当权者漠视黎国危难的愤懑与哀伤。诗中"狐裘蒙戎"暗讽卫国贵族衣着华贵却态度散漫,"叔兮伯兮"的急切呼唤与"褎如充耳"的冰冷回应形成尖锐对比,深刻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冷漠。末章"琐兮尾兮"的慨叹,更将流亡者孤苦无依的绝望心境推向高潮。该诗以简练的复沓手法和极具张力的意象,成为《诗经》中控诉政治冷漠的典范之作,被后世评为"字字血泪,刺骨锥心"的乱世悲歌。
DeepSeek赏析
《旄丘》一诗以哀怨之笔道尽流离之苦。开篇以葛藤茂盛起兴,反衬出行役之人久滞不归的凄凉。"叔兮伯兮"的反复呼唤,如泣如诉,将思归之情层层递进。诗中"狐裘蒙戎"与"流离之子"的对比,更显世态炎凉。"褎如充耳"一句尤为传神,以夸张手法状写贵族们充耳不闻的冷漠姿态。全诗四章,层层转折,由问而怨,由怨而怒,将流民对贵族阶层的控诉表达得淋漓尽致。其艺术魅力在于将个人遭遇与时代背景熔于一炉,透过质朴的语言展现出深刻的社会批判。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