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狐
有狐朗读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
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
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摘要
《有狐》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短诗,作者佚名,创作于先秦时期。诗歌以“有狐绥绥”起兴,描绘狐狸独行求偶的姿态,借以抒写一位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深切忧思。彼时卫国战乱频发,男子多被征役,女子独守家园,诗中“之子无裳”“无带”“无服”的反复咏叹,表面是担忧丈夫衣单身寒,实则暗含对丈夫漂泊无依、生死难料的焦虑,以及对乱世中民生疾苦的隐痛。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以狐狸的孤独意象巧妙映衬女子的孤寂心境,在简洁的复沓结构中层层递进忧思。作为《诗经》中少有的以女性视角直抒胸臆之作,它真实记录了先秦时期战乱对家庭的摧折,展现了底层民众在动荡中的无力与牵挂,被后世学者视为“乱世悲音”的典型。其忧而不怨、哀而不伤的含蓄表达,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温柔敦厚”审美特质的早期范本。
DeepSeek赏析
这首《有狐》以质朴的语言道出了深沉的忧思。诗中反复出现的"有狐绥绥",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含象征意味,暗示着某种孤独徘徊的心境。"心之忧矣"三叠而出,层层递进,将关切之情推向高潮。诗人以"无裳"、"无带"、"无服"的细节描写,委婉地表达了对所念之人物质匮乏的深切忧虑。全篇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在简洁中见深沉,在质朴中见真情,体现了《诗经》"温柔敦厚"的艺术特色。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