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缁衣

缁衣朗读
出自先秦:佚名的诗词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

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摘要

《缁衣》是《诗经·郑风》中的名篇,作者佚名。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反复咏叹对"缁衣"(黑色朝服)的珍视:"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通过描述为贤者改制新衣、备好餐食的细节,生动展现了先秦时期民众对贤明官吏的真挚爱戴。全诗三章叠唱,情感层层递进,既表达了对德政施行者的深切挽留之意,更寄托了百姓对清廉贤能官员的渴求。作为《诗经》中政治主题的代表作,它以日常衣物为象征,构建了早期民本思想的诗意表达,被后世视为官民和谐关系的理想写照。朱熹在《诗集传》中评其"好贤之至",点明了其中蕴含的尊贤重德的政治伦理。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缁衣"为意象,通过反复咏叹展现出一幅官场生活的生动图景。三章结构相似却又不失变化,"宜""好""席"层层递进,将黑色官服象征的仕途荣宠刻画得淋漓尽致。"敝予又改为"等句式的重复,既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熟稔,又透露出几分无奈与自嘲。末句"还予授子之粲兮"的反复吟咏,更凸显了权力更迭中的人情世故。全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厚,以日常服饰为切入点,折射出先秦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