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扬之水
唐风·扬之水朗读扬之水,白石凿凿。
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扬之水,白石皓皓。
素衣朱绣,从子于鹄。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扬之水,白石粼粼。
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摘要
《唐风·扬之水》是《诗经》中一首佚名创作的古老诗歌,出自《国风·唐风》。此诗以湍急的流水(“扬之水”)起兴,暗喻当时晋国动荡的政治局势。其创作背景与春秋时期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即“沃”),导致曲沃势力日益坐大、威胁君权的史实相关。诗歌通过“素衣朱襮”“素衣朱绣”等服饰细节,影射曲沃桓叔(成师)及其党羽,揭示了贵族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与潜在危机。诗中反复质问“既见君子,云何不乐?”实则暗含讽刺,表达了下层贵族或士卒在政治漩涡中的无奈与忧惧——他们被迫依附强权,却深感祸患将临(“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全篇以隐晦的笔法,深刻揭露了统治阶层权力斗争带来的社会不安,是《诗经》中政治讽喻诗的典范。其“以水喻政”的手法及含蓄的批判精神,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DeepSeek赏析
这首《扬之水》以清浅的流水和洁白的石子起兴,勾勒出一幅清新的画面。诗中"素衣朱襮"与"素衣朱绣"的对比,暗示着主人公服饰的华美变化,暗含身份地位的提升。"从子于沃"与"从子于鹄"的反复吟咏,流露出追随者的忠诚与喜悦。末章"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一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既表现了主人公的谨慎克制,又为全诗增添了神秘色彩。整首诗用简单的意象传达复杂的情感,在反复咏叹中深化主题,展现了《诗经》特有的含蓄隽永之美。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