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豳风·七月
国风·豳风·七月朗读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摘要
《诗经·豳风·七月》是《国风》中最长的叙事诗,相传为西周时期豳地(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民歌,作者佚名。全诗以月令为序,完整描绘了周代农民一年四季的劳作场景与生活图景:春耕、采桑、织布、狩猎、修屋、储冰、酿酒、收获,同时穿插着贵族压迫与民生疾苦的对比。诗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等句生动记录物候变化,“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则直诉生存之艰,而“朋酒斯飨,曰杀羔羊”又展现年终祭祀宴饮的淳朴风俗。全篇以白描手法铺陈农事节律,既是对农耕文明的礼赞,亦暗含对阶级压迫的沉郁控诉。孔子曾言“《豳风》知周之所以兴”,此诗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农事诗典范,真实反映了周代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底层生活,被誉为“周代农业百科全书”,其现实主义的笔触与深厚的人文关怀,深刻影响了后世田园诗的创作。
DeepSeek赏析
《豳风·七月》以农事时序为经,以民生百态为纬,织就一幅周代农耕社会的全景画卷。诗中"七月流火"的星象起兴,带出四时更迭的永恒韵律,农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劳作节律与自然时序完美共振。女执懿筐采桑的婉约画面与"女心伤悲"的隐忧形成微妙张力,公子衣裳与农夫粗褐的对比暗含阶级分野。"穹窒熏鼠"的细节白描与"朋酒斯飨"的欢庆场景相映成趣,将先民面对严酷自然的智慧与质朴的生命欢愉展现得淋漓尽致。全篇八章如八幅连续画卷,以赋为主而兼用比兴,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对天地人伦的深刻体察,堪称《诗经》中最宏大的农事诗。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