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民劳
大雅·民劳朗读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无纵诡随,以谨无良。
式遏寇虐,憯不畏明。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
惠此中国,以为民逑。
无纵诡随,以谨惛怓。
式遏寇虐,无俾民忧。
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
惠此京师,以绥四国。
无纵诡随,以谨罔极。
式遏寇虐,无俾作慝。
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
惠此中国,俾民忧泄。
无纵诡随,以谨丑厉。
式遏寇虐,无俾正败。
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
惠此中国,国无有残。
无纵诡随,以谨缱绻。
式遏寇虐,无俾正反。
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摘要
《大雅·民劳》是《诗经·大雅》中的一篇,作者佚名,创作于西周晚期。当时社会动荡,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对百姓的剥削加重,诗人以忧患之心写下此诗,意在劝诫周厉王(一说劝诫同僚)体恤民情、施行德政。 全诗五章,反复咏叹“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直指百姓已疲惫不堪,渴望得到喘息。诗中强烈呼吁统治者“无纵诡随”(不要放纵奸诈小人)、“式遏寇虐”(制止暴虐掠夺),强调“敬慎威仪,以近有德”,要求当权者谨慎言行、亲近贤德。其核心思想是倡导“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即通过爱护国中百姓来安定天下,体现了早期鲜明的民本思想和政治讽谏精神。 此诗被公认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讽喻诗之一,开创了“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孔子编订《诗经》时保留此篇,彰显其“怨而不怒”的谏诗典范。汉代郑玄笺注强调其“规劝”主旨,后世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讽喻诗皆受其精神滋养。它不仅是西周社会矛盾的真实记录,更是儒家仁政思想的重要源头,在中国政治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DeepSeek赏析
《诗经·大雅·民劳》五章,以重章叠句之法,反复咏叹治国安邦之道。诗人以"民亦劳止"起兴,层层递进,从"小康"至"小休"、"小息"、"小愒"终至"小安",勾勒出百姓渴求休养生息之愿景。"惠此中国"贯穿全篇,彰显以京师为中心、安抚四方的治国理念。诗中"无纵诡随"、"式遏寇虐"等句,既警示君王勿纵奸佞,又强调遏制暴虐之必要。"柔远能迩"、"敬慎威仪"等治国箴言,暗含儒家仁政思想之萌芽。末章"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直抒臣子忠谏之志,使全诗在劝诫中达到高潮。此诗开后世讽谏诗之先河,其反复叮咛的笔法,既见诗人忧国忧民之情,亦显早期政治诗的质朴风格。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