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汉
云汉朗读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
靡神不举,靡爱斯牲。
圭壁既卒,宁莫我听?旱既大甚,蕴隆虫虫。
不殄禋祀,自郊徂宫。
上下奠瘗,靡神不宗。
后稷不克,上帝不临。
耗斁下土,宁丁我梗。
旱既大甚,则不可推。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昊天上帝,则不我遗。
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旱既大甚,则不可沮。
赫赫炎炎,云我无所。
大命近止,靡瞻靡顾。
群公先正,则不我助。
父母先祖,胡宁忍予?旱既大甚,涤涤山川。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我心惮暑,忧心如熏。
群公先正,则不我闻。
昊天上帝,宁俾我遯?旱既大甚,黾勉畏去。
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祈年孔夙,方社不莫。
昊天上帝,则不我虞。
敬恭明神,宜无悔怒。
旱既大甚,散无友纪。
鞫哉庶正,疚哉冢宰。
趣马师氏,膳夫左右。
靡人不周。
无不能止,瞻昂昊天,云如何里!瞻昂昊天,有嘒其星。
大夫君子,昭假无赢。
大命近止,无弃尔成。
何求为我。
以戾庶正。
瞻昂昊天,曷惠其宁?
摘要
《云汉》是《诗经·大雅》中的一篇诗歌,作者佚名,创作于西周时期周宣王时代。背景是当时遭遇严重旱灾,诗中描绘了天空无云、大地干裂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古人对天神的敬畏与祈求,希望降雨以拯救生灵。思想方面,诗歌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对生存的渴望,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作为《诗经》的组成部分,它被后世儒家尊为经典,孔子评价“思无邪”,历代学者赞誉其文学价值,认为它生动记录了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之一。
DeepSeek赏析
《云汉》一诗字字血泪,声声泣诉,将周宣王时大旱之惨状写得惊心动魄。开篇"倬彼云汉"起兴,银河璀璨反衬人间苦难,形成强烈反差。"蕴隆虫虫"四字极写暑气蒸腾之状,"涤涤山川"道尽草木枯焦之景,比"如惔如焚"更见笔力。诗中七叹"旱既大甚",如重锤击鼓,层层递进,将君王为民请命的焦灼之情推向极致。祭天告庙而不应,求祖祷神而无功,终至发出"父母先祖,胡宁忍予"的撕心之问。末章星汉重现,却仍不见雨兆,留下"曷惠其宁"的沉重诘问,余韵悠长。全篇将天人交感之思、君民同体之痛熔铸于雄浑悲怆的史诗气韵中,实为《诗经》中最具震撼力的忧患之作。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