烝民
烝民朗读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天监有周,昭假于下。
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
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
出纳王命,王之喉舌。
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
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
爱莫助之。
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仲山甫出祖。
四牡业业。
征夫捷捷,每怀靡及。
四牡彭彭,八鸾锵锵。
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
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摘要
《烝民》是《诗经·大雅》中的一篇政治讽喻诗,作者佚名,传统认为是周宣王大臣尹吉甫所作。此诗以"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开篇,强调天赋予民众本性,万物自有法则,进而赞颂仲山甫德才兼备,能遵循天理教化百姓。全诗通过"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等比喻,阐述执政者应具备刚柔相济的治国智慧,并着重描写仲山甫奉王命赴齐筑城的事迹,突出其"夙夜匪解"的勤勉与"德輶如毛"的仁德。诗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名句,首次提出"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后被引申为智慧处世之道。作为周代贵族政治伦理的典范文本,该诗以赋体直陈与比兴手法相结合,展现了西周"敬天保民"的思想精髓,其"民性天授"的理念对后世儒家民本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历代赞誉其为"宣王中兴之政鉴"。
DeepSeek赏析
这篇《烝民》以典雅的颂体笔法,塑造了仲山甫这位德才兼备的周代贤臣形象。开篇以天命引出人物,通过"柔嘉维则""小心翼翼"等叠词勾勒其温良恭俭的品格。诗中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八字尽显其刚柔并济的政治智慧,而"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则暗喻其匡扶社稷的栋梁之才。末章以车马鸾铃的铿锵之声,烘托其奉王命出镇的庄重场景,最终以"穆如清风"的比喻收束全篇,使贤臣形象如清风般浸润人心。全诗辞藻古雅而不失生动,在铺陈典重中暗含深情,堪称《诗经》中人物刻画的典范之作。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