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朗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摘要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在长沙领导革命活动,正值青年时期投身革命浪潮。这首词通过描绘长沙秋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对革命理想的坚定追求,以及改造社会的豪情壮志,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展现革命者的气概。历史上,它被高度评价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鼓舞了无数革命者,成为现代革命文学的经典之作。
诗词大意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DeepSeek赏析
这首《沁园春·长沙》以壮阔的秋景起兴,描绘了湘江两岸的壮丽景象。上阕"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动态描写,更显天地万物的蓬勃生机。下阕转入回忆,追忆往昔与友人同游的豪迈情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两句尤为传神,将青年学子指点天下的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结尾"浪遏飞舟"的比喻,既是对往事的追忆,也是对革命豪情的写照。全词气势雄浑,语言凝练,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革命者的豪迈气概和远大抱负。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