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论语七则

论语七则朗读
出自先秦:佚名的诗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踰 同:逾)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貢問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論語?衛靈公》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摘要

《论语七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语录,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这些箴言集中体现了儒家核心思想:强调"仁"为道德根本,主张"克己复礼为仁";重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辩证学习方法;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修身之道。语录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思想,成为普世伦理准则。其语言精炼深邃,通过日常对话展现治国安邦、修身齐家的大智慧,构建了以"仁义礼智信"为支柱的伦理体系。历经两千余年传承,《论语》深刻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与文化基因,被尊为"中国人的圣经",其中"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历史评价,足见其治国理政思想的永恒价值。这些智慧结晶至今仍是指导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明灯。

DeepSeek赏析

这段《论语》选录展现了孔子思想的精髓。首段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开篇,勾勒出儒家修身进德的人生阶梯,从"志于学"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完整修养历程。后文通过"君子食无求饱"、"饭疏食饮水"等质朴语言,道出了儒家安贫乐道、重义轻利的精神追求。"衣敝緼袍"一段更以子路为例,彰显不慕虚荣的高尚品格。子贡问仁一节则体现了实践智慧,强调择善而从的重要性。末段孔子与子贡论颜回,既见谦逊之德,又显知人之明。通篇以对话形式,将儒家修己安人、明辨是非的处世哲学娓娓道来,言简意赅而意蕴深远,堪称中华文化的精神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