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朗读
出自宋代:司马光 撰的诗词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摘要

《孙权劝学》并非司马光原创诗歌,而是由其主持编撰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一则著名历史故事。该故事取材于三国时期,讲述了吴主孙权以自身为例,劝导大将吕蒙读书学习的事迹。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开卷有益"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孙权指出"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认为广泛阅读能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吕蒙听从劝告后学识精进,令鲁肃惊叹"非复吴下阿蒙",留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千古名言。司马光通过此则史料的编纂,生动诠释了学习对个人成长的 transformative 力量,彰显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作为劝学经典案例,其"刮目相看"的典故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教育观念。

DeepSeek赏析

这段文字生动展现了孙权劝学、吕蒙进步的故事,揭示了学习改变人的深刻道理。孙权以自身为例循循善诱,既体现君主威严又不失亲切。"吴下阿蒙"的典故与"刮目相待"的成语,在简洁对话中自然流出,展现人物性格的鲜明转变。鲁肃的惊叹与吕蒙的自信回应形成强烈对比,短短数语便勾勒出吕蒙从武夫到儒将的蜕变过程。结尾"拜蒙母,结友而别"的细节描写,既体现了古人重礼的传统,又暗示了吕蒙地位的提升。全文语言精炼,寓教于事,堪称劝学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