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朗读
出自先秦:佚名的诗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矜 同:鳏)

摘要

“大道之行也”是一首由佚名作者创作的诗,源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它表达了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核心思想是“天下为公”,强调社会公平、选贤任能、讲信修睦、老幼皆有所养,倡导和谐与无私的集体生活。创作背景不详,但作为儒家哲学的重要文本,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对社会秩序的思考。历史评价上,它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道德乌托邦的典范,对后世政治理念和伦理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DeepSeek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儒家最高理想——大同世界。作者以简练有力的排比句式,构建了一个没有私利、人人平等、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图景。"天下为公"四字开篇即点明主旨,其后层层递进,从社会关系、社会保障到物质分配,无不体现着公而忘私的精神。特别是"货恶其弃于地"与"力恶其不出于身"的对句,将物质与精神的共享理念表达得淋漓尽致。结尾"外户而不闭"的意象,既是对"夜不闭户"理想社会的具象化,也暗含着对人性本善的信任。全文虽仅百余字,却勾勒出一个完整而崇高的社会理想,展现了儒家思想中最为光辉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