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朗读
出自先秦:孟子及其弟子的诗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摘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由孟子及其弟子在战国时期所著。创作背景源于当时社会动荡,孟子宣扬仁政,强调个人和国家在逆境中才能激发潜能、获得成长。这句话表达的核心思想是:忧患环境能磨练意志、促进进步;安乐舒适则易导致懈怠和衰亡,体现了深刻的忧患意识。历史上,它作为儒家经典名言,被历代推崇,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治国理念,强调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DeepSeek赏析

此段文字乃孟子论人生磨砺之精要,其文气雄浑,理致深远。开篇连举六位古贤发迹之事,皆从卑微处起,以证"天将降大任"之说。其行文如江河奔涌,层层递进。"苦其心志"至"曾益其所不能"数语,字字千钧,道尽成大事者必经之艰辛。后段由个人推及国家,阐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警世之论。文末结语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通篇以排比句式强化气势,以史实佐证论点,熔铸儒者刚健进取之精神,实为千古励志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