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桃夭

桃夭朗读
出自先秦:佚名的诗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要

《桃夭》是《诗经·周南》中的一篇无名氏创作的民歌。全诗以盛开的桃花起兴,通过"灼灼其华""有蕡其实""其叶蓁蓁"三章叠唱,层层递进地赞颂新娘的青春美貌、多子多福和家族兴旺。诗中"宜其室家"的核心思想,体现了先秦时期对婚姻价值的朴素认知——既赞美新娘的品德与生命力,更强调婚姻对家族和谐、繁衍昌盛的重要意义。其"以花喻人"的创作手法成为后世咏美人的经典范式,孔子曾以"乐而不淫"评价此类诗篇,清代学者姚际恒更称其"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DeepSeek赏析

《诗经·周南·桃夭》以桃树为喻,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婚嫁图景。诗人以"夭夭"形容桃树枝叶繁茂之态,通过"灼灼"、"有蕡"、"蓁蓁"三叠章,层层递进地描绘出桃花灿烂、果实累累、绿叶葱郁的景象,暗喻新娘的青春美丽与婚后生活的美满。诗中"之子于归"的重复吟咏,既表达了对新娘出嫁的祝福,又寄寓了对和睦家庭的期许。"宜其室家"的反复咏叹,更凸显了诗歌对家庭和谐的重视。全诗意象鲜明,语言质朴,音韵和谐,展现了周代民间婚俗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