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卫风·河广
国风·卫风·河广朗读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摘要
《国风·卫风·河广》是《诗经》中的一首短诗,作者佚名,属先秦时期卫地民歌。全诗仅两章八句,以黄河为背景,通过反复咏叹“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夸张反问,抒发了旅居卫地的宋人思乡难归的深切情感。诗中“河广”本为客观阻隔,却被主人公视为苇筏可渡的咫尺之距,这种心理距离与地理距离的强烈反差,凸显了游子归心似箭的焦灼与无奈。其语言凝练如话,意象鲜明,开创了以黄河象征乡愁的文学传统。历代学者多赞誉其“咫尺万里”的抒情张力,如清代方玉润称其“奇语破空,意在言外”,现代研究者更指出其中蕴含的早期移民文化心理,成为后世思乡诗的典范之作。
DeepSeek赏析
这首《河广》以简洁有力的问答形式,展现了游子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诗人连用四个"谁谓"开头的反问,将黄河之广与归途之远层层推进,却又以"一苇杭之"、"曾不容刀"等夸张手法,极言思乡之情能够跨越千山万水。其中"跂予望之"四个字,尤为生动传神,一个踮起脚尖远眺的形象跃然纸上。全诗虽只短短八句,却通过夸张与对比的艺术手法,将游子对故国的魂牵梦萦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诗经》中抒情小诗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