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国风·鄘风·相鼠

国风·鄘风·相鼠朗读
出自先秦:佚名的诗词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摘要

《国风·鄘风·相鼠》是《诗经》中一首佚名创作的讽刺诗。此诗以鼠起兴,层层递进地痛斥了当时贵族阶层虚伪无礼的丑态:老鼠尚有皮毛遮掩躯体,人若无礼仪廉耻,则连鼠类不如。全诗语言尖刻犀利,通过"人而无仪""人而无止""人而无礼"的对比,直指礼制崩坏的社会现实,最后以"胡不遄死"的激烈诘问,表达了时人对失德者的极度憎恶。汉代《毛诗序》认为此诗讽刺卫文公时代统治者的昏聩无道,朱熹《诗集传》评其"言视彼鼠犹有皮,人反无仪,则鼠之不若"。作为《诗经》中批判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其辛辣直白的讽刺手法对后世揭露社会黑暗的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堪称以兽喻人、鞭挞丑恶的典范之作。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经·鄘风·相鼠》以辛辣的讽刺笔调直指人性之恶。诗人借鼠起兴,层层递进,将"无仪""无止""无礼"之人与鼠类比,形成强烈的反衬效果。三章复沓中,"不死何为"到"胡不遄死"的质问愈发激烈,体现了先秦时期对礼义道德的极端重视。全诗以动物为镜照见人性,其尖锐直白的批判风格在《诗经》中独树一帜,生动展现了古人"礼为立身之本"的伦理观念,至今读来仍令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