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篇
白马篇朗读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名编 一作:名在)
摘要
《白马篇》是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创作于曹魏时代,背景是曹植身处政治压抑中,渴望建功立业却不得志,因此借边疆战士形象抒发个人抱负。诗中描绘了白马英雄的英勇事迹,歌颂了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国家边疆的关切。在文学史上,这首诗以其雄浑气势和生动意象,被誉为曹植的代表作,对后世边塞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词大意
译文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60-61
DeepSeek赏析
曹植《白马篇》以雄健的笔触塑造了一位边塞游侠的英雄形象。开篇以"白马金羁"的意象勾勒出英姿飒爽的游侠形象,继而通过"控弦破左的""俯身散马蹄"等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其骑射技艺之精湛。诗中"弃身锋刃端""捐躯赴国难"等句,将个人英雄主义与家国情怀完美融合,彰显出视死如归的壮烈气概。全诗节奏明快,语言刚健,既有对游侠形象的精细刻画,又有对爱国精神的热情讴歌,体现了建安文学"慷慨以任气"的特色。结句"视死忽如归"更是将全诗推向高潮,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