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朗读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诗词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摘要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其归隐田园后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隐逸思想与人生境界。此诗作于诗人辞官归田、躬耕自资时期,借“饮酒”为题抒写超脱世俗的心境。开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道出虽居尘世却能隔绝喧嚣的奥秘——“心远地自偏”,强调精神境界的决定性作用。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传神之笔,以日常采菊动作与偶然抬眸见山的瞬间,勾勒出物我两忘的化境。夕阳归鸟的意象更暗喻诗人找到生命归宿的欣然。全诗通过田园场景的质朴白描,展现了对自然本真的体悟,表达了挣脱官场羁绊后获得精神自由的彻悟,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追求。此诗被历代推为田园诗典范,“悠然见山”的意境更成为中国文化中超然脱俗的精神符号,苏轼曾赞其“境与意会,最有妙处”。

DeepSeek赏析

陶渊明此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开篇"结庐在人境"四句,道出诗人虽居尘世却能超然物外的境界,关键在于"心远"二字,展现了道家"心远地自偏"的处世哲学。"采菊"以下四句,以极简练的笔触描绘出田园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美,菊花、南山、山气、飞鸟等意象浑然一体,构成天人合一的意境。末二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既是对前文意境的升华,又暗合庄子"得意忘言"之旨,将不可言说的生命体验融入诗境,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全诗语言平淡自然,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