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其一
读山海经·其一朗读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摘要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一》是其归隐田园时期的代表作,创作于晚年隐居庐山脚下时。全诗以初夏草木繁茂的田园风光开篇,描绘了诗人于草庐中耕种之余、静读《山海经》的闲适生活。“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二句,既写自然生机,更抒发了诗人脱离官场后身心归附田园的欣然自得。后文“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展现其神游古籍的乐趣,而“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更以恢弘视角道出在方寸茅庐中精神遨游天地的超脱境界。此诗语言质朴清新,将日常耕读场景升华为对精神自由的礼赞,典型体现了陶渊明“任真自得”的哲学思想。历代学者赞其“萧散冲淡”,朱熹称其“露出本相”,现代学者更视其为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寄情典籍的隐逸精神的重要窗口,其中“俯仰终宇宙”的胸襟尤为后世文人推崇。
DeepSeek赏析
陶渊明此诗以平淡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归隐田园的闲适图景。首句"孟夏草木长"点明时令,草木葱茏中见生机。诗人绕屋的树木与欣有托的飞鸟相映成趣,暗喻自己终于找到心灵归宿。"既耕亦已种"四句写农事之余的读书之乐,邻里往来的淳朴情谊。"微雨"二句尤为精妙,以自然现象衬托心境,雨随风至,恰似知音相伴。末四句写博览群书之乐,在《周王传》《山海经》中神游八荒,展现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全诗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将农耕、读书、交友三种乐趣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