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落
梅花落朗读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寒风 一作:风飚)
摘要
鲍照的《梅花落》是南朝乐府诗中的咏物名篇。诗人以“中庭杂树”为假托对象,通过问答形式展开对梅花的礼赞。诗中梅花不畏严寒、凌霜独放的品格,与杂树在春风中“摇荡媚春日”的软弱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是自然物象的描摹,更是诗人托物言志的体现——寒士出身、饱受门阀制度压抑的鲍照,借梅花之孤高自守,表达了对自身高洁情操的坚守和对趋炎附势者的鄙夷。此诗开创了以梅花象征坚贞人格的书写传统,其对比手法与托物寄怀的写法对后世咏梅诗影响深远,在六朝乐府中独树一帜,被赞为“骨气端翔,得雪魄冰魂之神”。
DeepSeek赏析
鲍照此诗以梅喻人,借物抒怀,笔力遒劲。开篇"中庭多杂树"一句,便以杂树之多衬托梅花之孤,暗含世态炎凉之意。"偏为梅咨嗟"四字,道出诗人对梅花的独特偏爱。后文以问答形式展开,层层递进,道出梅花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特质。"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二句,既写梅花之坚韧,又暗喻高洁之士的品格。末句"徒有霜华无霜质"更是一针见血,讽刺那些徒有其表、经不起考验的庸碌之辈。全诗以梅自况,托物言志,在对比中彰显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