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朗读
出自南北朝江总的诗词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摘要

这首诗是南朝陈代诗人江总晚年回归扬州途中所作。江总历经梁、陈、隋三朝,晚年获准南归。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他行至长安附近的薇山亭,感慨万千,写下此诗。诗中“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两句,以流云与归雁为喻,生动刻画出诗人急切南归、身不由己的矛盾心境。“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则巧妙化用陶渊明典故,以故乡篱畔的菊花为寄托,将对故国的深沉思念与身世飘零的沧桑之感融为一体。全诗语言凝练,意境苍凉,在宫体诗风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真挚动人,是其晚年诗风转向深沉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乱世文人去国怀乡的典型情感。

DeepSeek赏析

这首小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游子思乡之情。前两句"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运用对仗手法,通过"南云"与"北雁"的意象对比,生动展现了诗人身心分离的状态:心已飞向南方故乡,身体却不得不随北雁迁徙。后两句由虚转实,以"故乡篱下菊"这一具体意象切入,将抽象的乡愁具象化。"今日几花开"一问,既是对故乡风物的关切,更透露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怅惘。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在简短的篇幅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