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书河上亭壁

书河上亭壁朗读
出自宋代寇准的诗词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摘要

《书河上亭壁》是北宋名臣寇准所作的一首诗,题写于他贬官期间在河上亭壁上。创作背景源于寇准因政治斗争被贬谪,诗中抒发了对仕途起伏的无奈与感慨,表达了他渴望归隐自然、超脱尘世纷扰的思想,如“四顾山光接水光”等句描绘了山水之美,体现了豁达胸襟和隐逸情怀。这首诗在文学史上评价甚高,被视为寇准的代表作,后世赞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士大夫的高尚情操与艺术成就。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江畔图景,意境深远。开篇"岸阔樯稀波渺茫"勾勒出开阔而寂寥的江面,稀疏的船桅与茫茫水波相映成趣。"独凭危槛思何长"一句转入抒情,孤独凭栏的形象与绵长的思绪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写景尤为精妙,"萧萧远树"与"疏林"相呼应,营造出秋日的萧瑟氛围,而"一半秋山带夕阳"则用简洁的笔触捕捉了山色与夕阳交相辉映的动人瞬间,明暗相间,色彩丰富。全诗情景交融,在辽阔苍茫的秋景中寄托了诗人深沉的情思,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细腻表现力。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