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者
陶者朗读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摘要
梅尧臣的《陶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五言绝句。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贫富悬殊,底层劳动者生活艰辛。诗中写道:"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通过烧陶工匠耗尽门前泥土制瓦却无瓦遮身,与十指不沾泥者安居广厦的鲜明对比,深刻揭露了劳动成果被剥削的社会矛盾。诗人以白描手法呈现劳动者"劳而不获"与剥削者"不劳而获"的残酷现实,语言质朴却力透纸背,体现了儒家"哀民生之多艰"的仁爱情怀。宋代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赞其"平淡有深意",此诗被誉为古代现实主义诗歌典范,其对社会不公的批判精神跨越千年仍具警醒意义。
DeepSeek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鲜明的社会对比图景。前两句写贫苦陶工,为烧制砖瓦而耗尽门前之土,自家屋顶却无瓦可遮。后两句讽刺不事生产的富贵人家,十指不沾泥水,却住着鳞次栉比的华丽楼阁。诗人通过"陶尽"与"无片"、"不沾"与"鳞鳞"的强烈反差,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公现象。全诗意象鲜明,对比强烈,语言简洁有力,体现了诗人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