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春日

春日朗读
出自宋代朱熹的诗词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摘要

朱熹的《春日》是宋代哲理诗的代表作,表面描绘春日踏青之景,实则蕴含深邃的理学思想。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具体背景不详,但展现了朱熹“格物致知”的哲学观。诗中“胜日寻芳泗水滨”以“寻芳”隐喻探求圣贤之道,“无边光景”象征儒学博大精深。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最为精妙:东风暗喻孔孟真谛,当领悟儒家精髓后,便觉万物皆有理趣,如百花绽放般生机盎然。全诗将理学“万物一理”的思想融于明丽春景,以“万紫千红”喻指儒学思想的丰富性,体现朱熹“即物穷理”的哲学主张。该诗被收入《千家诗》广为传诵,成为阐释“寓理于景”创作手法的典范,展现了宋诗理趣交融的独特魅力。

DeepSeek赏析

朱熹此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春日胜景,展现了儒家学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体悟。首句"胜日寻芳"四字即点明时令与游赏之乐,"无边光景"则暗示了天地之大美。后两句尤为精妙,"等闲识得"透露出从容不迫的观物态度,"万紫千红"四字更是将春日的绚烂多彩尽收笔底。全诗不着一个"理"字而理在其中,看似写景实则在写心,体现了理学家"格物致知"的修养功夫。诗人以简约的语言描绘出春意盎然的景象,又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深沉的哲理思考,达到了情景交融、理趣相生的艺术境界。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