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鲁共公择言

鲁共公择言朗读
出自先秦:佚名的诗词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酒酣,请鲁君举觞。

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灸,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

’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

’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

’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以;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

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

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摘要

《鲁共公择言》是一首由佚名作者创作的古代诗歌,源自中国春秋时期的鲁国文化传统。诗歌以鲁国君主鲁共公的言论为题材,通过其明智抉择和道德教诲,表达了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它强调君主的言语需谨慎、决策需公正,体现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歌颂了贤明统治者的智慧与德行,传递出对理想政治秩序的向往。作为佚名作品,其具体创作背景和历史评价不详,但诗歌本身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古代诸侯国的伦理价值观。

DeepSeek赏析

这段文字以鲁君劝诫梁王的典故,展现了古代贤君对享乐亡国的深刻认识。文章通过四个历史典故层层递进,以禹戒酒、桓公戒味、文公戒色、楚王戒游乐为喻,形成排比之势,文采斐然又富有警示意义。鲁君巧妙地将梁王当前的享乐生活与历史教训一一对应,指出"四者兼此"的危险性,展现了高超的劝谏艺术。文字简练有力,典故运用得当,既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的进言智慧,又彰显了古人"防微杜渐"的政治智慧。梁王"称善相属"的结尾,暗示了这种劝诫方式的成功,也为后世留下了"君子慎其所好"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