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浣溪沙·红桥

浣溪沙·红桥朗读
出自清代王士祯的诗词

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

遥指平山山外路,断鸿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广陵潮。

摘要

这首《浣溪沙·红桥》是清代诗人王士祯的代表作之一。王士祯在扬州任推官期间,主持红桥修禊活动时创作此词。词中描绘了扬州红桥一带的春日风光,“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三句,以清新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水乡景致的灵动秀美。下阕“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则转入怀古,流露出对隋炀帝时代繁华消逝的淡淡感伤。全词意境空灵悠远,语言清丽自然,完美体现了王士祯倡导的“神韵说”美学理念。其中“绿杨城郭是扬州”一句更是成为咏扬州的千古绝唱,被赞为“写尽扬州风致”。此词不仅在当时文人雅集中传诵一时,更奠定了红桥作为扬州文化地标的地位,在清代词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DeepSeek赏析

王士禛此词以扬州平山堂为背景,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写意画卷。上阕"白鸟朱荷"三句,以色彩明艳的意象开篇,画舫、垂杨、红桥次第展开,却在"欲寻往事"处陡然转折,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怅惘。下阕"遥指平山"将视野推向远方,断鸿与迢迢流水交织,最终把"新愁"托付给广陵潮水,以景结情,余韵悠长。全词笔致清丽,在明快的景物描写中暗藏深沉的历史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变迁的无奈,深得婉约词含蓄蕴藉之妙。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