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春情
浣溪沙·春情朗读桃李溪边驻画轮。
鹧鸪声里倒清尊。
夕阳虽好近黄昏。
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
几时归去不销魂。
摘要
苏轼的《浣溪沙·春情》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任徐州知州时。词人巡视城郊雨后春景,见麦草萌新、桑麻润泽,触景生情。上阕以“软草平莎过雨新”勾勒清新明丽的田园画卷,下阕借“日暖桑麻光似泼”的蓬勃生机,自然引发“何时收拾耦耕身”的归耕之思。结尾“使君元是此中人”更以豁达之语,道出对田园生活的深层认同,暗含超脱宦海浮沉的淡泊心境。全词将雨后春光的灵动画卷与士大夫的耕隐理想相融合,语言质朴却意境高远,展现了苏轼身处仕途仍心系自然的天真性情。清代刘熙载评其“胸次豁达”,正见此词中物我交融的洒脱气韵。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溪边小酌的闲适画面。上片以"桃李溪边"开篇,勾勒出春日美景。"鹧鸪声里"与"倒清尊"相映成趣,道出饮酒赏景之乐,却又以"夕阳虽好近黄昏"透出淡淡惆怅。下片"香在衣裳妆在臂"写尽闺阁情态,"水连芳草月连云"则拓展了画面空间,意境空灵。结句"几时归去不销魂"一问,将眼前美景与归去之思交织,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人生易老的感慨。全词笔调清丽,情景交融,于闲适中见惆怅,在美景中寓人生况味,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思与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