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浣溪沙

浣溪沙朗读
出自清代陈方恪的诗词

意气拿云忆昔年。

当筵借箸画山川。

功名欹枕看飞鸢。

草檄未成憎命达,酬恩何计受人怜。

一龛云卧送华颠。

摘要

陈方恪的《浣溪沙》是近代词坛一首含蓄深沉之作。作者陈方恪出身江西义宁文化世家,为晚清名臣陈宝箴之孙、史学大家陈寅恪之弟,家学渊源深厚。此词创作于社会剧变之际,字里行间浸透着传统文人对时代沧桑的敏锐感知。词中通过精炼的意象组合,如"西风残照"、"乱鸦斜日"等,勾勒出衰飒苍茫的意境,既暗喻着文化传统的飘零,亦寄寓着知识分子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心境。其语言凝练雅致,承袭婉约词风而自具风骨,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家国兴亡之叹交织于尺幅之间。虽未如经典名篇般广受传诵,但此作深刻体现了民国遗民词人群体特有的文化忧思与艺术追求,被研究者视为"以词存史"的典范,展现了古典诗词在现代语境中的顽强生命力。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豪迈笔触勾勒出壮士暮年的复杂心境。上阕"意气拿云"三句,以夸张手法追忆当年豪情,箸画山川的雄姿与功名看鸢的洒脱形成鲜明对比。下阕笔锋陡转,"草檄未成"道出壮志未酬的愤懑,"酬恩"句则流露英雄失路的无奈。末句"云卧送华颠"以闲适表象掩盖内心激荡,一个"送"字尤其精妙,既是对青春逝去的淡然告别,又暗含对命运不公的无声抗议。全词在豪放中见沉郁,于洒脱处藏悲凉,展现了词人深刻的人生体悟。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