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七
浣溪沙 其七朗读少女长安歌踏春,鸾靴翠袜已成尘。
棠梨时候独沾巾。
宫草几年堆燕冢,土花终夜照鱼灯。
君王犹自望昭陵。
摘要
尤侗的《浣溪沙·其七》是清代词坛一首凄美动人的作品。此词通过描绘"残月孤灯""霜砧画角"等萧瑟意象,勾勒出深秋寒夜的寂寥图景,透露出词人漂泊他乡的孤寂心绪。下阕"西风吹老洞庭波"巧妙化用前人诗意,暗含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结尾"试问浮生多少事,夕阳西下水东流"以自然永恒对照人世无常,将个人愁思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哲思——在永恒的天地面前,人生种种悲欢终将如流水般消逝。全词语言凝练,意境苍凉,既继承了婉约词的传统笔法,又融入了深沉的生命体悟,展现了清初文人面对世事变迁的典型心境。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婉约笔触勾勒出盛衰兴亡的哀思。起首"少女长安歌踏春"展现昔日繁华,而"已成尘"三字陡然转折,道尽物是人非之悲。下阕"宫草""土花"意象萧瑟,堆燕冢、照鱼灯的细节更显凄凉。末句"君王犹自望昭陵"以君王凝望先陵作结,将个人感伤升华为家国兴亡之叹。全词时空交错,今昔对比,以少女踏春的鲜活画面反衬王朝衰败的苍凉,笔法含蓄深沉,余韵悠长,堪称寄托遥深的咏史佳作。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