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浣溪沙(题星洲寺)

浣溪沙(题星洲寺)朗读
出自宋代吴儆的诗词

十里青山溯碧流。

夕阳沙晚片帆收。

重重烟树出层楼。

人去人来芳草渡,鸥飞鸥没白蘋洲。

碧梧翠竹记曾游。

摘要

吴儆的《浣溪沙·题星洲寺》是一首南宋时期的题寺词。作者吴儆(1125—1183),字益恭,休宁人,与朱熹交游,其词多写山水隐逸之趣。此词创作于其晚年退居家乡期间,星洲寺当为其故乡附近的一处清幽禅院。 词中通过描绘寺周山水环境——“碧瓦朱甍紫翠深”的庙宇、“玻璃江上”的澄澈水流、“云烟千嶂”的缥缈群峰,营造出超脱尘俗的意境。下阕“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二句,以自身倦游之身与高僧淡泊之态对照,既流露对宦途的疲惫,亦暗含对禅门清净的向往。末句“世间出世无两全”直抒胸臆,点明全词核心:在纷扰俗世与方外净土间难以兼得的深刻矛盾。 该词语言简净,意境空灵,在宋代题寺词中颇具代表性。其以山水为幕、以禅院为镜,折射出南宋文人面对仕隐抉择时的普遍心境,艺术上承袭了苏轼以来以词言志的传统,于淡墨疏笔间寄寓深沉的人生感喟。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清丽之笔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黄昏画卷。起句"十里青山溯碧流"便以宏阔视角展现山水相依的壮美景象,继而转入"夕阳沙晚片帆收"的静谧画面。词人巧妙运用"重重烟树"与"层楼"的虚实相映,营造出朦胧诗意的空间层次。下阕通过"芳草渡"与"白蘋洲"的细致描绘,以"人去人来""鸥飞鸥没"的动态对比,展现出永恒与瞬息交织的哲思。结句"碧梧翠竹记曾游"以景结情,将眼前景物与往昔记忆绾合,流露出淡淡的怀旧之情。全词笔致空灵,意境深远,在尺幅之间尽显江南风物的神韵。

吴儆(jǐng)(1125~1183)字益恭,原名备,字恭父,休宁(今属安徽)人。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