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浣溪沙

浣溪沙朗读
出自清代冯煦的诗词

银叶香销梦未残。

谢家池馆雨潺潺。

更无人处莫凭阑。

桃叶歌阑双桨远,柳花吹尽一帘閒。

愁蛾不似镜中山。

摘要

冯煦的《浣溪沙》是清末词坛一首深含忧患意识的佳作。此词创作于晚清社会动荡之际,作者身处国势衰微、个人抱负难伸的双重困境中。词以"莫向天涯怨不平"开篇,表面劝解实则倾吐满腔郁结,通过"病骨支离"与"寸心灰死"的强烈对比,刻画了知识分子身心俱疲却精神不灭的典型状态。下阕"风雨连朝如墨染"暗喻时代阴霾,而"春蚕到死丝方尽"化用李商隐诗句,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熔铸为不朽的执着信念。全词以沉郁笔调展现传统文人在末世中的坚守,既渗透着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又承载着近代转型期的特殊苦闷。此词被视作冯煦词风沉哀入骨的代表作,近代词学家龙榆生评其"于缠绵悱恻中寓苍凉激楚之音",深刻记录了清末士人的精神困境与不灭理想。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婉约清丽的笔触描绘春愁闺怨。"银叶香销"暗指时光流逝,而"梦未残"则道出主人公的执念难消。"谢家池馆"用典含蓄,暗示着繁华已逝的哀愁。下阕"桃叶"、"柳花"等意象层层递进,以远去的小舟与飘零的柳絮映衬孤寂之情。结句"愁蛾不似镜中山"尤为精妙,将愁思具象化,镜中容颜与心中愁绪形成强烈反差。全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离愁别绪与韶华易逝的感伤融为一体,展现了宋代闺怨词特有的含蓄蕴藉之美。

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1882) 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