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浣溪沙慢

浣溪沙慢朗读
出自宋代周邦彦的诗词

水竹旧院落,樱笋新蔬果。

嫩英翠幄,红杏交榴火。

心事暗卜,叶底寻双朵,深夜归青琐。

灯尽酒醒时,晓窗明、钗横鬓嚲。

怎生那。

被间阻时多。

奈愁肠数叠,幽恨万端,好梦还惊破。

可怪近来,传语也无个。

莫是瞋人呵。

真个若瞋人,却因何、逢人问我。

摘要

周邦彦的《浣溪沙慢》是其自创词调之作,属北宋慢词的代表。创作背景虽无明确记载,但结合其宦海沉浮经历,多认为此词抒写了羁旅漂泊中的离愁别恨。词以细腻笔触勾勒秋日黄昏的萧瑟之景,如"水竹旧院落"、"新笋已成堂下竹"等句,暗含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苍凉。下片直抒胸臆,"旧时携手处"、"相思意已深"等句层层递进,将刻骨相思与人生怅惘交织。结尾"魂梦逐杨花"更以飘荡无依的杨花喻梦魂,将痴情推向极致。全词结构精巧,语言典丽,善用时空转换深化情感,体现了周邦彦"言情体物,穷极工巧"的艺术特色。后世评其"抚写物态,曲尽其妙",在宋代婉约词中具有重要地位。

DeepSeek赏析

此词写闺怨情思,笔法婉转细腻。上阕以"水竹旧院落"起笔,营造幽静氛围,通过"樱笋新蔬果"的时令变迁,暗示时光流逝。词人巧妙运用"嫩英翠幄"与"红杏交榴火"的色彩对比,勾勒出初夏景致。下阕转入内心独白,"怎生那"三字尽显无奈,将女子被冷落后的复杂心理刻画入微。"真个若瞋人"至结尾,以嗔怪口吻作结,既见幽怨,又含期待,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全词融情入景,语言清丽,将女子相思之苦表现得含蓄动人,展现出宋代婉约词的精妙笔法。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