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六
浣溪沙 其六朗读浅浅银河画远秋。
西风吹动小帘钩。
冷萤照我独登楼。
新月三分谁管领,一分凉思一分愁。
一分闲在柳梢头。
摘要
黄燮清的《浣溪沙·其六》是其《倚晴楼词》中的代表作。此词创作于晚清社会动荡之际,作者目睹民生凋敝、时局艰危,借词抒怀。上阕以"风紧云凄雁叫秋"起兴,渲染萧瑟氛围;下阕"野哭几家闻战伐"直指战乱中百姓的深重苦难,结句"荒田无稻种凫鸥"以荒田化凫鸥栖息之地的意象,深刻揭露了战争对农业生产的毁灭性破坏。全词以沉郁笔调展现社会疮痍,既寄寓着对苍生的悲悯,也暗含对时局的忧愤。黄燮清作为浙西词派后劲,此作延续了该派清空雅正的传统,却突破了吟风弄月的局限,展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被后世评为"词史"之作,在晚清词坛具有重要地位。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清冷婉约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夜独思图。开篇"浅浅银河"三句,以银河、西风、帘钩、冷萤等意象营造出凄清寂寥的秋夜氛围,"独登楼"三字点明孤寂心境。下片妙用"三分"之喻,将新月拟人化,将愁思量化,愁绪与闲情在"柳梢头"交织,展现出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全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的水乳交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体现了婉约词含蓄蕴藉的审美特质。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