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浣溪沙朗读濯粉池妆带雾收。
泛兰双桨尚迟留。
物情天气喜清游。
吹梦楝风成旧暖,润香梅雨入新愁。
燕归犹傍小红楼。
摘要
陈洵的《浣溪沙》是其代表作之一,创作于清末民初动荡时期。词中通过秋夜听雨的意境,以"残灯""空帘""哀湍"等萧瑟意象,暗喻山河破碎的时局之悲与个人身世飘零之痛。下阕"龙气当窗玉斗哀"更以星象隐喻帝王气数衰微,透露出遗民对故国的深沉眷恋。全词将家国之恸融入传统婉约词风,语言凝练而意蕴苍凉,被词学界誉为"沉郁顿挫,直追稼轩"。叶恭绰在《广箧中词》中评其"深微婉约,得词体之正",凸显了陈洵在民国词坛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江南暮春景致。上阕"濯粉池妆"三句,写女子晨妆初罢、泛舟迟留之态,物候宜人暗含愉悦。"带雾收"三字尤为精妙,既写晨雾消散,又暗喻铅华洗尽。下阕笔锋转哀,"楝风""梅雨"二句对仗工巧,以自然物候喻心境变迁,暖风徒成旧梦,细雨反添新愁。结句"燕归犹傍小红楼"最见匠心,以归燕依旧反衬人事已非,楼台仍在而情怀迥异,含蓄道尽物是人非之怅惘。全词炼字精工,意象绵密,在清丽婉转中透出淡淡哀愁,得南宋雅词之神韵。

陈洵,字述叔,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 。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