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浣溪沙 题江建霞所藏屈翁山手书崇祯宫词册

浣溪沙 题江建霞所藏屈翁山手书崇祯宫词册朗读
出自清代冯煦的诗词

一老累然蹋野阴。

汉家城阙剧萧森。

鹃啼鹤唳又而今。

遗迹半沦皋羽研,行吟还抱水云琴。

更无人识黍离心。

摘要

冯煦的《浣溪沙·题江建霞所藏屈翁山手书崇祯宫词册》是一首题咏文物之作。该词创作于晚清,是冯煦为友人江标(字建霞)所藏明遗民屈大均(字翁山)手书的《崇祯宫词》册页而题。屈大均作为明末清初著名遗民诗人,其手迹承载着深厚的故国之思与历史沧桑感。冯煦此词借咏屈氏墨宝,既表达了对前朝遗事的追怀,也暗含对易代之际文人风骨的敬仰。词中“残墨犹香”四字,既指文物本身,更隐喻屈翁山忠贞气节的不朽。全词通过“玉树歌残”“铜驼泪咽”等意象,将文物鉴赏升华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喟叹,展现了清末文人在时代剧变前的复杂心境。这首词不仅是对一件艺术品的题咏,更是以凝练笔触勾连明清两代文人的精神共鸣,成为研究晚清士人心态的重要文本。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沉郁悲凉的笔调描绘了沧桑变迁之景。上阕"一老累然"开篇即见迟暮之感,汉家城阙的萧瑟与鹃啼鹤唳的哀鸣交织,营造出衰败凄凉的意境。下阕"皋羽研"暗用典故,以谢翱恸哭文天祥之事寄寓遗民之痛,"水云琴"更添孤高之气。结句"黍离"之典尤为痛切,道尽江山易主、故国难寻的悲怆。全词用典精当,意象苍凉,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家国之痛融为一体,在简练的文字中蕴含深沉的历史哀思,体现出遗民诗人特有的苍劲与悲凉。

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1882) 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