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朗读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
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愿诗愁。
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
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摘要
这首词由南宋词人杨炎正创作于淳熙五年(1178年),当时他与爱国词人辛弃疾同舟过镇江,共登多景楼。词人身处南宋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下,北望中原沦陷之地,触景生情。上阕以“寒眼乱空阔”开篇,描绘江天苍茫的秋景,暗喻时局动荡;下阕直抒胸臆,“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三句迸发出深沉的家国之痛,结尾“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更是道尽志士报国无门的悲愤。全词将壮阔江山与忧愤情怀融为一体,以沉郁笔调表达了对中原故土的深切眷恋与收复无望的苦闷,展现了南宋爱国词人典型的悲壮格调,在同类登临词中具有深刻的思想震撼力。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秋日登高为背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上阕"寒眼乱空阔"起笔突兀,以"乱"字写尽眼中秋色之萧瑟。"强呼斗酒"三句,写借酒登高,却见江山如画,更添愁绪。"风露"二句拟人手法精妙,将秋风寒露对游子的欺凌写得入木三分。下阕"忽醒然"三句转折自然,由景入情。"可怜报国无路"五句直抒胸臆,将平生壮志与眼前憔悴形成强烈对比,极具感染力。结尾"江月"、"沙鸥"的意象运用,既暗含归隐之意,又余韵悠长。全词跌宕起伏,将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感融为一体,沉郁顿挫中见豪放之气,堪称南宋豪放词中的佳作。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