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水调歌头 偕李俭伯光溥、吴薇客敬义、李芷香鼎铭、郑颉苏如海诸同年及家菊人孝廉,曾月夜泛舟至惠山。

水调歌头 偕李俭伯光溥、吴薇客敬义、李芷香鼎铭、郑颉苏如海诸同年及家菊人孝廉,曾月夜泛舟至惠山。朗读
出自清代黄燮清的诗词

今夕是何夕,明月在他乡。

故人颇足清兴,鼓棹溯流光。

水外一重烟树,烟旬一痕山翠,山外数星凉。

酒醒未成寐,清露满衣裳。

渡前浦,穿曲港,但微茫。

谁家秋梦,吹堕长笛起沧浪。

几幅画帘人影,几点画船灯影,罗袂远生香。

疏柳晓风冷,幽思泥篷窗。

摘要

黄燮清是清代词人,这首《水调歌头》创作于与友人李俭伯、吴薇客、李芷香、郑颉苏及家菊人等月夜泛舟至无锡惠山的经历后。词中通过描绘月光、湖水与山色的幽美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深切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其词风婉约清丽,展现了黄燮清细腻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造诣。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清幽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夜泛舟图。上阕"明月在他乡"起笔便营造出浓郁的思乡氛围,烟树、山翠、星凉的意象层层递进,将夜色的清冷与游子的孤寂融为一体。下阕通过"秋梦""长笛"等意象延续惆怅情绪,画帘人影与画船灯影的虚实相映,更添几分朦胧之美。结句"疏柳晓风冷"以景结情,余韵悠长。全词运笔空灵,善用叠字("一重""一痕""数星")和排比句式,在婉转的韵律中透露出淡淡的羁旅愁思,展现了作者驾驭语言与意境的深厚功力。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