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朗读三十九年我,老色上吟髭。
生辰月宿南斗,正合退之诗。
今岁两逢正月,准算恰成四十,岁暮日斜时。
腊彘剐红玉,汤饼煮银丝。
炷炉香,饮杯酒,赋篇词。
萧然世味,前身恐是出家儿。
天下谁非健者,我辈终为奇士,一醉不须辞。
莫问黄杨厄,春在老梅枝。
摘要
张翥的《水调歌头》是元代词坛的代表作之一。此词作于元末乱世,张翥以遗民身份借春日感怀抒发故国之思。上阕以"芳草孤云"起兴,暗喻身世飘零;下阕"故国山河在"直抒胸臆,将落花纷飞的暮春景象与王朝倾覆的悲怆交织。全词以婉约笔法写沉痛家国情怀,"杜鹃声里过清明"等句融情入景,在凄美意境中寄托深切的兴亡之叹。清代陈廷焯评其"忧愤深广",在继承宋词传统的基础上,展现了元词特有的苍凉气韵,成为遗民词中的典范之作。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自嘲起笔,写出作者年届四十的人生况味。上阕巧妙用典,以韩愈诗句暗合生辰,又以"两逢正月"点明实龄,在看似随意的数字计算中透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敏感。"腊彘剐红玉"等句以家常饮食入词,平添生活气息。下阕转入抒怀,从"萧然世味"到"终为奇士",展现了文人特有的孤傲与旷达。结句"春在老梅枝"尤为精妙,既回应前文"黄杨厄"的困顿,又在衰飒中见出生机,体现了词人历经沧桑后依然保持的乐观精神。全词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在自我调侃中暗含对生命的深刻体悟。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