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今夕复何夕
水调歌头·今夕复何夕朗读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
尝心亭上唤客,追忆去年游。
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
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
驭风去,忽吹到,岭边州。
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
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
老子兴不浅,聊复此淹留。
摘要
张孝祥的《水调歌头·今夕复何夕》是南宋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作于中秋之夜,时值张孝祥任静江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期间。词人于漓江之上设宴赏月,开篇以“今夕复何夕”的慨叹起笔,营造出时空交错的超然意境。上片描绘“玉鉴琼田三万顷”的壮阔江景,以“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意象展现天地空明的境界,更以“万象为宾客”的奇想凸显其睥睨万物的豪情。下片扣舷独啸,以“短发萧骚襟袖冷”的孤傲形象,在星斗摇曳的苍茫中抒发高洁襟怀。结尾“不知今夕何夕”既呼应开篇,又暗用《诗经》典故,将天人合一的哲思与醉月飞仙的逸兴交融,在豪迈奔放中透出深沉的人生感悟。此词被历代词评家誉为“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千古绝唱,其澄明浩渺的意境与超拔脱俗的气度,堪称继承苏轼词风的典范之作。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中秋月夜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抒发羁旅情怀。开篇"今夕复何夕"一问,顿生漂泊之感,引出对去年欢聚的追忆。"千里江山"至"珠箔卷琼钩"数句,以华美意象描绘中秋盛景,手法精妙。"驭风去"三句陡转,将思绪拉回现实,去年明月依旧,而人事已非。末尾"老子兴不浅"故作旷达,实则暗含无奈。全词虚实相生,时空交错,既见豪放气度,又含深沉感慨,堪称中秋词中佳构。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