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水调歌头(利路杨宪熹生日)

水调歌头(利路杨宪熹生日)朗读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诗词

岁岁为公寿,著语不能新。

自公持节北去,我亦有遐征。

坐我碧瑶洞府,被我石楠嘉荫,冰柱向人清。

待屈西风指,王事有期程。

我尝闻,由汉水,达河津。

痴牛呆女会处,应有泛槎人。

便向汉川东畔,直透银河左界,去上白云京。

袖有传婿研,我欲丐余芬。

摘要

魏了翁的《水调歌头·利路杨宪熹生日》是南宋时期一首典型的祝寿词。此词创作于嘉定年间,当时魏了翁在四川利州路任职,为同僚杨宪熹生辰所作。全词以"玉立清标"赞颂杨氏风姿气节,通过"仙槎"、"蓬岛"等意象展现超逸情怀,更以"整顿乾坤"抒写共同的政治抱负。词中巧妙化用《诗经》"维岳降神"典故,将寿星喻为天降英才,同时"分付与中州"等句暗含对收复中原的期许,体现了南宋主战派文人的家国情怀。作为理学大家,魏了翁在词中融合了儒家济世理想与道家仙逸意象,既承袭东坡豪放词风,又彰显理学"内圣外王"精神。这首词突破传统寿词应酬窠臼,在宋代寿词中独具思想深度,被后世学者视为展现南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重要文本。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祝寿开篇,却迅速转入对友人远行的深情追忆。"碧瑶洞府""石楠嘉荫"的幽静意象,与"冰柱向人清"的冷峻形成张力,暗示着离别的孤寂。下阕笔锋陡转,展开瑰丽想象,从汉水到银河,再到白云京,构建出一个神话般的遨游境界。"痴牛呆女"的典故与"泛槎人"的意象交织,既见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又暗含自身超脱尘俗的志趣。结句"袖有传婿研,我欲丐余芬"尤为精妙,将文人雅士的书卷气与仙家余韵完美融合,在洒脱中见深情,在飘逸中藏真意,展现了作者在离别之际既恋恋不舍又超然物外的复杂心境。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