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水调歌头·万里蜀山险

水调歌头·万里蜀山险朗读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诗词

万里蜀山险,难似上青天。

谁知间有、人心之险甚山川。

赖得皇华星使,满载春风和气,来自鉴湖边。

要识方寸地,四十万云烟。

佩珑璁,冠昱火龠,组蝉聊。

眼前富贵余事,所乐不存焉。

闻道汉家子政,博考兰台载籍,胸次著千年。

会有太一老,同结海山缘。

摘要

魏了翁的《水调歌头·万里蜀山险》是其晚年词作的代表。这首词创作于作者被贬谪四川期间,深刻融入了其身处蜀地险峻山川的切身感受与人生际遇的沉浮之思。上阕“万里蜀山险,容易向秦开”以蜀道之险喻仕途之艰,而“十年杏园梦”则暗含对过往京城仕宦生活的追忆与反思。下阕“忧时耿耿,忍负青史勒名才”直抒胸臆,展现了作者作为理学名臣心系国事、渴望建功立业的赤诚,然“天高难办”又流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清醒认知与无奈。结尾“醉里浩歌,目送飞鸿”于豪放旷达中寄托了超然物外的情怀,在忧患中寻求精神解脱。全词将蜀地雄奇风光、个人宦海沉浮与深沉的家国忧思交织一体,语言凝练,意境苍茫,既体现了魏了翁作为理学家的济世情怀,也展现了其作为文士的豪迈气度与豁达胸襟,是南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蜀道之险起兴,转而论及人心险恶甚于山川。上阕通过"皇华星使"的意象,暗喻君王恩泽如春风化雨,而"四十万云烟"则道出人生际遇的浩渺难测。下阕以华美服饰为衬,突出富贵不足道的超脱情怀。"汉家子政"、"兰台载籍"的典故,彰显作者对学问的推崇。结句"太一老"、"海山缘"的想象,流露出对道家境界的向往。全词气势恢宏,用典精当,在对比中展现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体现了宋代士大夫既关注现实又追求精神超越的双重品格。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