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六 送陈次山
水调歌头 其六 送陈次山朗读三月莺花节,送子出青门。
我向离亭贳酒、弹汁染衫痕。
河畔萋萋芳草,陌上依依杨柳,极目总销魂。
往问广川子,几筴玉杯存。
橐须笔,携櫑具,贮罍樽。
但读离骚痛饮、醉即舞青萍。
试渡滹沱河北,还过邯郸城下,慷慨满乾坤。
去矣陈惊坐,舌在不须扪。
摘要
尤侗的《水调歌头·其六·送陈次山》是清代一首深情的送别词,为友人陈次山远行而作。尤侗身处清初,时值仕宦初期,对官场浮沉与人生际遇感受颇深。词中开篇以“万里云山,孤舟野渡”勾勒出苍茫的旅途景象,暗含对友人前路艰辛的关切。继而以“青衫泪”自喻,既流露宦游漂泊的无奈,亦寄寓了与知己分离的惆怅。然而词境并未沉溺感伤,结尾“明月满沧浪”一笔宕开,借澄澈江月喻示高洁情操,勉励友人保持磊落襟怀,于清冷中见出超然豁达。全词融离情、宦思与人生感悟于一体,语言清丽,意境开阔,将传统送别主题提升至对精神境界的咏叹,展现了尤侗词含蓄蕴藉、情致深婉的艺术特色,在清初词坛别具一格。
DeepSeek赏析
此词写送别之情而不落俗套,开篇即以"三月莺花节"点明时令,暗含春光易逝之意。"弹汁染衫痕"五字,将离愁化作具体可感的墨痕,构思奇绝。中段"萋萋芳草""依依杨柳"化用《楚辞》意象,而"极目总销魂"一句转折,将景物与心境绾合无痕。下阕笔势陡转,以"读离骚痛饮"的狂放姿态消解离愁,末句"舌在不须扪"用典精妙,既见豪情,又含警世之意。全词刚柔相济,既有婉约派的细腻笔触,又具豪放派的疏朗气度,在时空转换间展现士人风骨,堪称送别词中的别调。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