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水调歌头 其一 赠隐者

水调歌头 其一 赠隐者朗读
出自明代尤侗的诗词

左手招明月,右手引清流。

遂弃人间俗事、长伴赤松游。

春与猿兮吟啸,秋与鹤兮飞舞,八百岁春秋。

夜授南柯守,朝拜酒泉侯。

携玉杖,吹铁笛,酌金瓯。

醉乡高卧、掉头那问帝王州。

自谓羲皇以上,无论晋魏之事,涓子不能俦。

我亦问津者,愿泛武陵舟。

摘要

尤侗的《水调歌头·其一·赠隐者》是明末清初文人创作的一首赠答词。词中以“有客抱琴过岭,谓是锺期堪侣”开篇,借伯牙子期知音典故,表达对隐逸高士的倾慕。全词通过“渔樵问答”“松菊为伴”等意象,描绘了远离尘嚣、栖身山林的隐逸生活图景。结尾“君莫笑生涯拙,比拟渔樵而已”以自谦口吻,实则凸显了词人淡泊名利、寄情自然的人生志趣。此词语言清丽脱俗,意境悠远空灵,既是对隐者超然生活的礼赞,也暗含了作者在明清易代之际对出世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传统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清代词评家赞其“清气往来,妙在不着议论”。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超然物外的笔调,勾勒出一幅隐逸山林的逍遥画卷。上阕"招明月""引清流"的意象组合,营造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意境,而"赤松游"的典故更显仙风道骨。中段以春猿秋鹤为伴,八百春秋的夸张笔法,将隐者生活写得超凡脱俗。下阕"铁笛""金瓯"的器物描写与"醉乡高卧"的洒脱姿态相得益彰,结尾以武陵渔父自比,表达了对桃花源式生活的向往。全词运用大量道家典故,语言清丽飘逸,在潇洒不羁中暗含对世俗的疏离,展现了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典型心态。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