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高氏八千古
水调歌头·高氏八千古朗读高氏八千石,驺哄溢街坊。
庸夫俗子,夸道锦绣里家乡。
谁识书生心事,各要济时行已,肯顾利名场。
用我吾所欲,不用亦何伤。
汉嘉守,凡阅历,几麾幢。
便教入从出节,都是分之常。
但愿国安人寿,更只专城也好,不用较强梁。
准拟耆英会,倚杖看人忙。
摘要
魏了翁的《水调歌头·高氏八千古》是一首以颂扬家族传承与儒家伦理为核心的词作。该词通过对高氏家族"八千古"历史的追溯,凸显了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价值的永恒性。魏了翁作为南宋理学家,在词中融入了深厚的理学思想,强调"人道"与"天理"的贯通,认为家族的长盛不衰源于对道德准则的坚守。词末"要知忠孝节义,元不必臞仙"直指儒家伦理的本质价值,驳斥了追求长生不老的虚妄,主张道德实践才是真正的生命延续。这首词体现了魏了翁将理学思想融入文学创作的特色,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对家族伦理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在理学诗派中具有典型意义。
DeepSeek赏析
此词以豪放之笔抒写士人胸怀,上阕开篇以高氏富贵反衬书生清高,用"驺哄溢街坊"的喧嚣对比"谁识书生心事"的孤寂,凸显了作者"济时行已"的抱负与"不用亦何伤"的豁达。下阕通过"汉嘉守"的宦海浮沉,展现"但愿国安人寿"的儒家情怀,结句"倚杖看人忙"以超然之态收束全篇,既有对世事的冷眼旁观,又暗含历经沧桑后的从容。全词融议论于叙事,化用典故而自然,在疏朗的节奏中流露出宋人特有的理性思考与旷达胸襟。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